top of page

床墊尺寸怎麼量才不會出錯?床的尺寸對照表+實測方法懶人包一次搞懂

  • 作家相片: SOUL Bedding
    SOUL Bedding
  • 2024年12月10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已更新:6天前


床墊尺寸怎麼量

選購新床墊或重新配置臥室時,床墊尺寸怎麼量往往是許多人忽略的第一步。市面上尺寸種類繁多,從單人床到特大床應有盡有,還有美規、歐規與台規之分,稍不注意就可能買錯尺寸,不僅影響睡眠舒適度,還可能增加退換貨或搬運的成本。


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就能精準確認床架與床墊的匹配度,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本文將一步步教你如何量床墊尺寸,讓你選購時不再迷惘。

「明明家裡空間夠,結果尺寸量錯床墊只能靠牆睡?」
「搬新家床墊尺寸沒量好,送來後發現上不了樓!或是與你原本的床架不合」
「床墊屬於衛生用品,選錯尺寸能夠退貨嗎?」

目錄


⚠️ 量錯尺寸會發生什麼事?


🔺 套不到床包:特殊尺寸的床墊,買不到現成床包只能客製,麻煩又貴。

🔺 上不了樓、卡住電梯:住大樓又沒電梯?買太大就是災難。

🔺 擠壓生活空間:房間太小卻硬放加大床,每天都要側身通過,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影響伴侶睡眠:空間太小翻身會互相干擾,睡眠品質直接下降。


🛏️床的尺寸怎麼量?睡眠面積與圍邊帶差在哪?


睡眠面積指的是睡眠者可以躺的面積,指的就是扣除床墊四周圍邊帶的面積。圍邊帶一邊的尺寸為1cm,例如,標準雙人床的實際尺寸為152cm,睡眠面積則為,150公分 (152cm-2cm)。圍邊帶功用除了縫合組裝整張床墊以外,它也可做為「安全間距」,避免床墊與床架過於貼合,不方便替換床單。

床墊圍邊帶寬度為1cm
圍邊帶寬度為1cm

床墊尺寸怎麼量:測量床架內部尺寸

測量時應注意提供床墊廠商床架實際的內徑尺寸,尋求專業的建議。因為各家品牌對於床墊尺寸的定義會有些微的差距,切勿為自行扣除床墊與床架間的縫隙,避免床墊過小造成滑動。


  • 使用捲尺測量床架的內部長度與寬度,從一邊內緣量到另一邊內緣,確保實際尺寸準確。

  • 注意測量到每個角落,確保床架形狀是否完全對稱。


考慮床墊與床架尺寸的貼合度

床墊的尺寸應該完全貼合床架,既不留縫隙也不過於擠壓。過於擠壓會造成內部彈簧空間不足,造成彈簧與彈簧之間摩擦,發出異音,彈簧受到過度的擠壓還會影響床墊的壽命。縫隙過大則會造成床墊滑動,影響舒適性。

床架內徑測量方式
床架與床墊的貼合度

測量房間剩餘空間

除了床架,建議測量房間四周的活動空間,尤其是床的兩側行走的空間。建議至少保留至少50cm的間距,方便日常移動避免踢到床架。


床墊膨度與床架總高度

床墊的膨度會影響整體床高,特別是若床墊較厚,可能需要搭配低床架才能保持人體工學。尤其對於收納式的床頭櫃,如果床墊高度過高,會影響床頭櫃上蓋開啟的角度。


🧰 床架內徑怎麼量才準?捲尺測量 4 步驟


在選購床墊前,正確測量床架內徑是最重要的一步,因為不同品牌對尺寸定義略有差異,若未確認清楚,可能會導致床墊與床架縫隙過大而滑動,或太小放不進床墊。

以下是最簡單實用的捲尺測量 3 步驟:


✅ 第一步:準備工具

準備一把公分刻度的捲尺,若床架造型不規則,也可搭配硬尺確認角度與邊緣長度。


✅ 第二步:量「實際內徑」不是「外框」

將捲尺從床架內緣的一側,量到另一側的內緣,測量出「寬度」與「長度」。記得不要量到床架的邊框厚度,避免算入多餘空間。


📏 建議多量幾個點做交叉確認,特別是:

  • 四個角落是否一致

  • 橫向與縱向中線是否對稱

若出現誤差超過 1cm,建議直接拍照與廠商確認。


✅ 第三步:確認尺寸單位與誤差

市售床墊多以「公分」為單位,標準誤差約 ±2cm 屬正常範圍。


✅ 第四步:特殊床墊尺寸與訂製注意事項

若你是訂製床架,一定要優先以床架實際內徑為基準,再讓床墊廠商協助推薦合適尺寸。


小提醒:不要自行預扣「縫隙」!專業廠商會依據材質與厚度給予建議尺寸,若自行調整容易造成不合。

🛏 床墊高度也要量!不是越厚越好


你知道嗎?很多人買床只注意長寬,卻忽略高度,結果出現這些問題:

  • 長輩覺得太高不好上下床

  • 搭配床架後高度過高,影響整體空間比例

  • 搭配枕頭高度不合,反而睡得不舒服

  • 床墊過高導致床頭櫃無法開啟


一般建議床面離地高度:

約45–55cm 為佳(含床架與床墊總高度)若家中有孩童或長者,建議選擇偏低款式更安全

床墊膨度是指床墊的厚度(高度),它是選擇和搭配床架、床上用品的重要參考指標。如果想在家中準確測量床墊膨度,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準備測量工具:

  • 一把捲尺或直尺(需刻度清晰)。

  • 一本平整且硬殼的書(或任何具有堅硬平面的小物件)。


確保測量環境平整

  • 將床墊放置在水平穩定的表面上(建議在床架上進行測量)。

  • 確保床墊未受外力壓迫,並移除所有床上用品(如枕頭、被子)。


使用書本作為測量參考點

  • 將硬殼書平放在床墊的邊緣,但要讓書的一部分突出床面,形成一個水平的參考基準。

  • 確保書的底面與床墊邊緣完全貼合,且不要有空隙。


測量膨度高度

  • 用捲尺從地面(或床架的底部)開始,測量到硬殼書的底部(即床墊最高點)。

  • 若床墊不在床架上,請直接測量從地板到書底的距離。

  • 記錄數值,這就是床墊的膨度高度。

    床墊總高度怎麼計算
    測量床墊總高

在多個位置重複測量

床墊可能因使用時間或製造工藝而厚度不均,建議選擇四個角落和中心位置分別測量,取平均值作為最終高度數據。


測量時的注意事項

  • 保持自然狀態

    測量時,不要坐或躺在床墊上,以免重量影響結果。

  • 考慮壓縮性

    對於記憶海綿床墊等容易壓縮的材質,可測量未壓縮狀態的高度作為參考值。


📏依測量結果,找到你的床墊尺寸


📌 對照前請注意:

  • 確認長度單位:台尺與公分不同,1台尺約等於30.3公分。

  • 預留誤差:不同品牌的標準尺寸可能有 ±2~3cm 誤差,訂製床架或耗材前務必確認實際尺寸。

  • 特殊規格:若使用歐規、美規或日規床架,需與廠商確認內徑後量身製作,耗材價格與取得難度可能較高。


台灣標準床墊尺寸對照表(單人床/雙人床/特大床)

尺寸名稱

台尺

公分(cm)

適合人數

適合空間建議

單人床

3 x 6.2

90 x 188

1人

小房間 / 租屋

單人床加大

3.5 x 6.2

105 x 188

1人

想睡寬一點的人

雙人床

5 x 6.2

152 x 188

1–2人

小家庭主臥

雙人加大床

6 x 6.2

182 x 188

2人

主臥空間寬敞

雙人特大床

6 x 7

182 x 212

2人+小孩

親子共睡或身高過180公分



常見尺寸測量錯誤及避免方法


  • 忽略床架形狀

    解決方法:測量多點,包括每個角落,記錄準確數據

  • 忽視床墊厚度

    解決方法:測量總高度,確保床墊不影響日常使用

  • 未考慮空間限制

    解決方法:提前規劃房間佈局,避免購買後無法安裝

  • 別忘了電梯、樓梯、轉角能不能搬得進去!

    多數床墊無法折疊,因為折床床墊雖然方便搬運,但是在耐用度上則是打了點折扣。床墊尺寸過大時,容易卡在搬運途中。


✅ 買床前自我檢查清單


🟩 有量床架內徑尺寸

🟩 有確認搬運動線(電梯/樓梯轉角)

🟩 有考慮生活動線與房間大小

🟩 有查過床包尺寸是否通用

🟩 有確認總高度是否符合日常使用習慣


👉 全都打勾再下訂,才是真正聰明選床人!


買床不是只是「看好躺起來舒不舒服」,尺寸這一關搞錯,後面全都白搭!

記得多花 5 分鐘確認尺寸,幫你省下無數麻煩。如果還不確定,也可以直接來門市試躺、現場測量,讓專人協助你一次搞定。


📲 想問更詳細?加官方LINE直接問我們!

就算你最後不是買我們的床墊,也很歡迎來問!我們團隊很樂意協助你確認床架尺寸、判斷適合的床型,避免白忙一場~

🔍 加入 LINE 詢問我們 → 點我加入官方 LINE(可以傳照片、影片,我們看了更快給你建議唷!)


🔗 延伸閱讀推薦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