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床墊試躺指南:如何挑選最適合你的床墊

已更新:8月28日

本文章將帶給你一個全新的床墊試躺概念,將整個流程分解為測試支撐性與體驗舒適感的步驟,讓你能深入了解床墊內部每個材料的作用。按照以下的步驟,你將全面體驗床墊試躺的細節與重點,幫助你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床墊。

步驟1. 依照體重選擇所需的支撐 - 床墊的主結構: 彈簧 
  • 支撐的重要性: 支撐是挑選床墊時的首要考量。一張床墊能否撐起睡眠者的體重來自於其主結構 – 彈簧,並非舒適材料。

  • 如果床墊無法支撐起睡眠者的體重,躺起來再舒服的床墊經過長時間下來,也會對睡眠者造成腰酸背痛。

  • 床墊的主結構分為連結式彈簧、直排式獨立筒、蜂巢式獨立筒、高密度泡棉,四個大種類。其特性如下:


連結式彈簧

直排式獨立筒

蜂巢式獨立筒

高密度泡棉

支撐性

適中

普通

耐用性

適中

普通

適合族群

體重70公斤以上、單人床、銀髮族

體重70公斤以下、雙人床、夫妻、小孩

體種50~100公斤、夫妻、銀髮族、雙人床

體重70公斤以下、夫妻、雙人床、單人床

步驟2. 依照個人睡眠習慣選擇理想的舒適度– 床墊舒適材料:  
  • 了解自己的睡眠習慣,才能選擇出符合自己的躺感。

  • 考慮你的身體狀況(如背部問題)、睡姿偏好(仰睡、側睡、趴睡)等。

  • 舒適材料與躺感: 不同密度的舒適材料經由排列方式會營造出不同的躺感,主要分為四大類:經由密度的不同,排列營造出不同類型的躺感。床墊的躺感由軟到硬,主要分為四大類,彈簧感、Q彈感、包覆感、漂浮感,其特性如下:


彈簧感

Q彈感

包覆感

漂浮感

舒適材料

車花泡棉

天然乳膠+高密度泡棉

記憶棉+泡棉

記憶棉+水凝膠

服貼性

一般

適中

特高

適合族群

銀髮族、偏好硬床、對悶熱敏感

年輕族群、夫妻、對悶熱敏感、喜歡軟硬適中的Q彈感

年輕族群、夫妻、喜歡軟硬適中的包覆感

年輕族群、夫妻、喜歡無重力漂浮感

步驟3. 針對符合以上需求的床墊開始試躺

穿著舒適 - 試躺時建議穿著輕便、舒適的衣物,模擬你平常睡覺時的感覺。冬天時,千萬記得脫掉厚外套,確保能準確感受到床墊的服貼性。

  • 以仰睡的方式測試床墊的支撐度:

  • 讓我們的重量平均在床墊的表面,確認我們的脊椎與床表面呈現水平。

  • 脊椎與床表面呈現水平時,千萬別忘記將雙手放入腰部,確認腰部是否輕微的服貼於床表面。這個步驟很重要,通常體重較輕的女生因為彈簧支撐性大於體重,臀部下不去,造成腰部懸空。

  • 測試支撐時,建議以無枕頭的方式平躺以確保脊椎不會受到錯誤的枕頭高度而影響。

  • 床墊支撐過強: 支撐力大於睡眠者體重,臀部無法下沉,導致腰部懸空。 

  • 床墊支撐不足: 支撐力小於睡眠者體重,臀部過度下陷,導致脊椎呈現V字型。

  • 接著以側睡的方式測試床墊的舒適度:

  • 躺下至少10-15分鐘: 試躺時要確保每個姿勢都至少保持10到15分鐘,讓身體有時間適應床墊的舒適度。

  • 確認肩膀、髖骨、膝蓋的壓力點是否有得到釋放。

  • 模擬日常睡姿: 在試躺時,務必採用你平時的睡姿,如側睡、仰睡或趴睡,這樣才能感受到床墊是否符合你對於躺感的需求。

  • 注意床墊的舒適性: 以最放鬆無壓力的心情去感受床墊的軟硬度,確保它不會讓你感到壓迫或過於陷入。不同部位的舒適感應該一致,尤其是肩膀和臀部區域。

步驟4. 與伴侶一起試躺
  • 模擬共同睡眠情境: 如果與伴侶一起使用床墊,兩人應同時試躺,以確保床墊在承受雙人重量時仍能提供足夠的支撐。

  • 檢查干擾程度: 觀察當一方翻身或下床時,另一方是否感到明顯的震動,這有助於選擇運動傳遞性較低的床墊,確保雙人睡眠質量。

步驟5. 最後考量 (更多細節可參照床墊購物指南)
  • 檢查床墊邊緣的支撐: 在床墊邊緣坐下,觀察它是否能提供足夠的支撐,不會讓你有下滑的感覺。這對於經常在床邊坐或睡覺的人尤其重要。

  • 感受床墊的透氣性: 試躺時感受床墊的溫度控制,確保它不會讓你感到過熱,特別是對於容易出汗的人來說。

  • 比較感受: 試躺後,將不同床墊的支撐性、舒適度、透氣性等方面進行比較,記錄下每一款床墊的感受,這樣可以幫助你回顧和決定。

  • 預算考量: 根據你的財務狀況設定一個合理的預算,這有助於篩選適合的床墊。

  • 尋求專業建議: 如果你仍然無法決定,請教專業的睡眠顧問或銷售人員,他們可以根據你的需求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建議。


床墊試躺是一個需要耐心和細心的過程。透過詳細的試躺和比較,你能夠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床墊,從而提升睡眠質量,獲得更健康的生活。記住,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所以選擇時務必根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來做決定。

床墊邊框
檢查邊框是否下陷

41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